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最早的火枪军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金国灭亡前一年,金哀宗逃到归德,被蒙古军包围。 一天夜里,几百名金军出城夜袭敌营,金军手持的管状武器,火焰齐发,蒙古军营顿时四下起火,火借风势越烧越大,蒙古兵从睡梦

金国灭亡前一年,金哀宗逃到归德,被蒙古军包围。

一天夜里,几百名金军出城夜袭敌营,金军手持的管状武器,火焰齐发,蒙古军营顿时四下起火,火借风势越烧越大,蒙古兵从睡梦中惊醒,手足无措,数千人被杀死、烧死或掉入河里淹死,金军得胜而还。四百金军一夜间消灭10倍于己的蒙古士兵!

这次战斗中,金军使用的管状武器就是大名鼎鼎的“飞火枪”,是在“长竹竿火枪”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火器。

“长竹竿火枪”由南宋初期的著名将领陈规创制,被誉为世界管状武器的鼻祖。

绍兴年间,陈规担任德安知府时,遭到流寇李横的围攻,李横制造了大型攻城器具,起名为“天桥”,大有一举攻破德安城之势。

为了对付李横的“天桥”,陈规命人“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撞枪、钩镰各数条,皆用两人共持一条,准备天桥近城,于战棚上下使用。”

火枪兵用来攻击敌人推动“天桥”的士兵,他们受到攻击,只能不断推动“天桥”转移位置,最终,“天桥”被卡在了没有完全填平的壕沟里,绳索崩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官军趁机用弓矢、火炮等武器攻击“天桥”附近的敌人,敌人死伤甚重。

陈规又趁机“以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出,焚天桥,以火牛助之,须臾皆尽,横拔砦而去”,保卫了德安城的安全。

“长竹竿火枪”通常由两人操作(也有资料称为三人),一人持枪,一人点火,发射时,喷出火焰,用来焚烧敌人营寨、栅栏、器具等,或者直接对付敌军士兵,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火焰喷射器。

由于“长竹竿火枪”威力巨大,所以,逐步在宋军中推广,后来,金国在与南宋的战争中,缴获了这种武器。

此后,女真人对“长竹竿火枪”进行改良,制造出体积更小,操作更便捷的“飞火枪”。

“飞火枪”以质地极佳的勒黄纸为筒,“长二尺许,贯以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硝石)、砒霜之属,以绳系于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

除了发射火焰,“飞火枪”枪头尖利,还可以用于刺杀,具有冷兵器的作用,可谓一枪两用。

由于“飞火枪”取材容易,结构简单,便于大批量制造,很快就成为金军士兵的制式武器,有学者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古代单兵火枪的正式诞生。

金国在与蒙古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到了绍定二年(金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正月,金哀宗带领忠孝军离开首都汴梁,退往归德。

蒙古军紧随其后,将归德重重包围,双方多次激战,逐渐形成对峙的局面。

到了五月,金哀宗拼死一搏,派将领蒲察官奴带领450名忠孝军,携带“飞火枪”,出城夜袭。

五日夜里,蒲察官奴利用夜色的掩护,带领部队接近蒙古军营,然后点火齐射,450支“飞火枪”同时开火,蒙古军营顿时火焰连天,当天夜里,风力较大,火借风势,很快就成燎原之势。

蒙古士兵从梦中惊醒,看到冲天大火,纷纷逃命,史书记载:“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余人”,再加上被火烧死和被金军杀死的,数量更多。

金军以区区450人,就取得歼灭十倍于己的敌人数量,还能“尽焚其栅而还”,可见“飞火枪”的威力实在非同小可。

但仅仅依靠一种先进武器难以扭转战局,更不能挽救金国最终的失败,第二年,金国就在南宋和蒙古的联合进攻下灭亡了。

后来,在蒙古军攻打南宋的时候,南宋军队在“飞火枪”的基础上,创制出更先进的“突火枪”,不仅能喷火,还能发射子窠(子弹),杀伤力更大,在战争中,给蒙古骑兵造成了重大损失。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mgsfdxxbzz.cn/qikandaodu/2021/0518/1156.html



上一篇:林梅村蒙古山水地图商榷
下一篇:论中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版面费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