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内蒙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 非(1992-),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在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详细、准确地了解微信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在内蒙古师范大

王 非(1992-),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在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详细、准确地了解微信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用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12月,采取跟班进课堂现场定向发放问卷和网上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7.43%。

二、结果与分析

(一)微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正面影响

1.微信交流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在问及使用微信的主要聊天对象时,选择和同学、朋友、家人亲戚朋友聊天的较多,分别占到86.76%、81.18%、64.41%,还有4.71%选择和陌生人聊天;有30%的学生通过微信聊天与陌生人发展成为朋友,剩下70%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其他直接的途径发展友谊。关于微信对人际交往的影响,83.24%的学生持积极态度,其中49.71%的学生认为微信可以加强与现实朋友的联系并巩固友谊,33.53%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交友圈,结交新朋友。这些都充分表明,微信作为一种新型手机语音APP,既能促进大学生与家人朋友的密切联系,又能扩大学生交际范围。

2.微信功能拓宽获取信息渠道

据调查,在微信的诸多功能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发朋友圈、发图文语音信息、微信支付、接收公众账号发布的消息、视频通话,对于朋友圈的使用人数甚至达91.76%,使用图文语音信息达到82.35%,大学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中关注自己的好友,及时了解他们的消息。还有25%学生关注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对相关公众号的关注而获取信息。通过这些功能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3.微信服务带来全新体验模式

大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浏览主要集中于对新闻与评论、生活服务、专业阅读这三方面的关注,其中又以新闻评论最多,占到72.35%;相比较之下,学生对名人明星和体育健身方面的关注度较低。

据调查,有72.64%的大学生已经开通使用微信支付,对于微信支付功能的具体使用,用于发微信红包的最多,占83.53%,其次用于话费充值的有58.24%。关于微店在高校的普及程度和认可程度,有52.06%的大学生接触过微店,有20.59%认为微店省时省力,是个不错的选择,很看好微店的发展,不过在调查中仅有6.18%的大学生开过微店。微信给大学生带来的这些服务,不仅便利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同时对他们生活来说是全新的体验模式。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

1.沉迷微信影响学习生活

调查发现,调研对象中77.94%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玩微信,58.82%学生每天平均使用微信时间达到3小时以上,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微信,而且使用时间较长。关于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有21.98%的学生认为使用微信不利于自身学习,认为无所谓持中立态度的占64.36%,仅有13.66%的同学认为微信有利于学习互动。微信平台的信息很多,但是浏览信息比较费时费力,影响学习。另外,很多学生对微信十分依赖,成为“手机控”、“微信控”、“低头族”。

2.垃圾信息制约身心健康

网络汇集了各类信息,呈爆炸状态,丰富多彩却又庞杂繁乱,暴力、反动、色情、恐怖等垃圾信息允斥其中,微信也不例外。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60%的青少年有意或无意接触过网络上的黄色信息。[1]大学生好奇心强烈,涉世未深,缺少社会阅历等等,很多人在浏览的过程中经常不经过理性思考和道德判断就囫囵吞枣,无形中就渐渐受到了这些不良思想形态的辐射干扰,不辨是非、认知出现偏差、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低下、身心健康受创等等,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

3.虚拟情感强化人际冷漠

调查发现,45%的调查对象认为,微信的依赖减少了与现实中人的交往,导致沉迷于网络。许多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视网络为“知己”聊天交友,乐此不疲,逐渐忽视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成为宅男宅女,手机屏幕缩小了人们的现实活动范围,却也隔绝了人们的正面接触,原本亲密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冷淡。使大学生的集体感与社会归属感消失,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独感与抑郁感增加,长此以往下去人际关系变得冷淡,甚至很多人丧失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交际能力,常常发生交际冲突,所以他们更多时候都沉浸在网络上寻找慰藉,逃避现实。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mgsfdxxbzz.cn/qikandaodu/2021/0712/1352.html



上一篇:名特困生受益体彩新长城圆满收官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版面费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