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在辽宁师范大学文(5)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个场景,他梦见自己的母亲从安徽乡下来到北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尽头立着一个人——毛主席。他梦见毛主席站在金水桥边,母亲奔

第二个场景,他梦见自己的母亲从安徽乡下来到北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尽头立着一个人——毛主席。他梦见毛主席站在金水桥边,母亲奔向毛主席,这暗示着王应洪渴望自己拥有一个伟大、权威的父亲。他想,如果拥有一个毛主席般的父亲,便可以修改纪律了。母亲来到毛主席身边,激动地鞠躬,说:“多亏你老人家教育我的儿子,他现在到敌后去捉俘虏去啦。”为什么是母亲来求情呢?对于一个19岁的少年来说,当然是妈妈去向最高领袖、制定铁的纪律的那个人求情最合适。对于他来说,他希望得到宽释,军人的钢铁意志和他内心的柔软感性发生斗争和较量。

接下来便是第三个场景,他梦见抗美援朝胜利了。他凯旋班师,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这时他看到金圣姬穿着盛装打着鼓来到天安门广场跳舞。这意味着他最后的愿望是希望能够和金圣姬一起,不仅迎接抗美援朝的胜利,而且结为情侣光荣地参加胜利庆典,在王应洪的无意识中是希望由最高权威来认可他和金圣姬的爱情。

接下来我们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梦境的检查制度在梦境中的置换”原则。以贾宝玉为例,贾宝玉在梦境当中把现实当中的可卿置换为警幻仙子的一个小妹,也叫可卿。这个女孩看上去“鲜妍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经过“秘授”,云雨之事终于发生了,贾宝玉所梦的这个女孩一半是黛玉,一半似宝钗,所以根本没有排他性。歌德老师看得也对,中国人民的这种纯洁爱情就是“钗黛合一”。同时,让宝玉暗恋的还有秦可卿。因为可卿较前两者来说更成熟,而且享有“双重名誉”,一方面贾府上下老少觉得她怜贫惜幼、漂亮贤惠,没有不喜欢她的;另一方面她又和公公的传闻不断。其实,这种“梦境中的置换”意在揭示人性当中极其复杂和隐秘的无意识。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在中国语境里可被置换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部《红楼梦》”,每个读者都会把其中的人物当作自己的镜像。这启示我们,思考一部文学作品的潜结构,也即其无意识世界的复杂性和作品的意义之间的共生关系。所以当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回到王应洪的梦中,就可以洞察为什么一心想要和金圣姬在一起的王应洪在最后将金圣姬置换为“人民军之妻”。金圣姬在演出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是人民军之妻,而不是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之妻,这是因为人民军是朝鲜军队的称呼,志愿军则是属于我们参战的解放军称呼。以人民军之妻出场当属合法范畴,王应洪之妻则是非法,这就是梦境中的检查制度在梦境中的合法化置换。可是王应洪为什么做这样连续的三个梦?他就是为了确认这个“梦境”是不可能的,所以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就下了一个决心:牺牲生命以捍卫自己的荣誉。他故意等待敌人冲上来时拖后了一步,掩护了王顺突围,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当我们用精神分析的眼光去打量这部小说,就会发现它内部的秘密,充分体现了个体的敏感丰富的无意识活动。这样,当我们再次提到“《洼地上的战役》实践了主观战斗精神,反映了人性深度,是五十年代有心理探索的特色小说”时,就不会再显得苍白和空洞。由此,你是否认为革命文学还是简单的文学、粗糙的文学呢?

我常提倡并践行把思政课程变成课程思政,及时弘扬文学的正面价值。就像我们应该通过“戴着x光机般透视眼镜”的研究发现五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也不乏有《洼地上的战役》这样精彩的作品,它的人性描写深度将经得起时间的锤炼。当然,同样出彩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接下来说到的茹志娟的《百合花》。我从初中课本中读到这篇小说,后来在大学课堂上讲了多年,我慢慢体会出这篇作品的“秘密”。《百合花》究竟“好”在哪里?我们回到文本,文本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一个是女文工团员“我”,这也是做过新四军文工团的成员、后来成为作家的茹志娟自己的现实身份,但是这里这个成熟女性还未婚。另一个是刚刚过门的新媳妇,她的丈夫是一个农民,因支前而不在场。还有一个男主人公是一个19岁的小通讯员。作为男人的他是不成熟的,他从未接触过女性,见了女人就紧张得冒汗,要跟女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跟女人说话,跟女人打交道的时候会慌张,就连借被子的时候也因为慌张而难以借到。而作为男人的这种不成熟恰恰衬托了他的另一个特点——作为战士的成熟。当敌人扔来一颗手榴弹,一些支前民工的生命马上就有危险的时候,他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那些人。那些人得救了,他却牺牲了。就是这样的三个人物的组合,故事得以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nmgsfdxxbzz.cn/qikandaodu/2021/0301/645.html



上一篇:第二届健康中国视角下健康城市建设暨治未病与
下一篇:妈妈年后再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版面费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